“人权”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表述,直到二战和联合国成立后才进入国际法。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宣布的《世界人权宣言》是人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而随着人权的国际化而产生的争论是,是否所有的人权都是普遍性的,还是存在某些权利和自由,可以通过文化特征来避免。本文通过普遍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概念的矛盾来审视这场争论。
国际法实际上是从最初的国家开始发展的,特别是在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条约(1648 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它一直是一个重大变化的主题。传统的国际法是一种权力法,即战争是被认为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属性。传统国际法与当代国际法的本质区别之一是禁止侵略战争和国际保护人权的理念。换言之,当代国际法将人权置于其庇护之下。人权的国际保护是一种革命性的思想,与国际法的传统学科毫无关系。国际法是规范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规范个人之间的关系,这已成为公认的学说。因此,英国国际法的主要权威奥本海姆写道:“所谓的人权不仅没有,而且不能享受国际法的任何保护,因为该法律只涉及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赋予个人权利。” [ 1 ]
二战暴行后不久,就在国际法中确立和承认人权的普遍性迈出了第一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宣称人权和基本自由是“所有人的,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 [ 2 ] 《世界人权宣言》的通过和颁布是人权普遍化进程中的又一重大进展。UDHR 序言明确定义“大会宣布本世界人权宣言是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取得成就的共同标准……” [ 3 ] 后来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的原则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得到发展和肯定,两者均由大会 1966 年 12 月 16 日第 2200 (XXI) 号决议通过,并在其他国际条约和协定。因此,建立了一个普遍的规则体系来保护人权。
国际人权保护的困境是普遍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的意识形态冲突。简单地说,普遍主义的概念认为,每个人仅仅因为他或她是人就拥有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而不管其民族背景、宗教或政治观点、性别或年龄。这一概念的支持者声称“国际人权,如平等保护、人身安全、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结社自由的权利,在任何地方都必须相同。” [ 4 ] 普遍主义的概念基于三个基本的法学理论——自然法理论、理性主义理论和实证主义理论。自然法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自然法凌驾于人为的实在法之上,定义了所有民族国家都必须拥有的可消灭的人权。理性主义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概念,“是一种普遍规律的理论,它基于对人类理性推理和思考的普遍能力的信念。” [ 5 ] 理性主义取代了自然法的神圣起源的思想,认为每个人都被赋予了某些权利,因为所有个人都具有理性思考的普遍能力。自然法理论和理性主义理论都认为普遍人权不依赖于文化多样性和特殊性。实证主义理论表明普遍人权的存在,指出绝大多数国家接受和批准人权文书,无论其文化背景如何。似乎普遍主义的概念及其支持的自然法、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理论在国际法中而不是在个人文化中找到了人权的来源。人权是超文化的。
文化相对主义断言,人类价值观远非普遍,而是根据不同的文化观点而有很大差异。 [ 6 ] 在我看来,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将“文化”视为不变和稳定的东西。事实上,所有类型的文化相对主义,无论是强还是弱 [ 7 ] 文化相对主义建立在稳定的文化观念之上,没有认识到文化对社会变迁和意识形态创新的灵活性。然而,我强烈支持文化是一个持续的历史发展、适应和进化过程的观点。该理论的反对者认为,文化相对主义对于国际人权保护的有效性可能是危险的,因为该理论的性质从根本上证明了与社会习俗和传统相关的侵犯人权行为是合理的。印度的 sati 传统 [ 8 ] 是具有文化基础的侵犯人权的鲜明例子。1987 年,一名 18 岁的拉杰普特女孩在她丈夫的葬礼柴堆上犯下了 sati。她是一名大学生,她的婚姻是她父母坚持的。没有证据表明她是自愿的还是迫于压力的,但是这个案件在拉杰普特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作为抗议的标志,许多男性和女性的人权活动家组织了反对 sati 传统的游行,同时许多其他人也站出来支持这一传统,声称 sati 是他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把这个年轻的女孩作为忠诚妻子的象征,而且还竖立了一座神龛来纪念她。人权捍卫者和活动家被称为西方帝国主义者,他们正在用西方传统取代印度的古老传统。显然,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导致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主要的社会单位是社区,而不是个人。一个问题出现了,社区是否有权将其意志强加于个人,还是有权限制个人的任何可取消的权利?
作为古老的民族之一,亚美尼亚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伦理范围,但我们的传统更灵活地迎接时代的挑战。我毫不犹豫地强调,亚美尼亚的传统非常人性化,因为它们很大程度上受到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意识形态的启发。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最大的奇迹之一是没有分开的教会和分开的人,我们的教会和人是一个整体,就像一座巨大的“大教堂”。而这座“大教堂”在里面承载着所有的人类价值观,比如良心、善良等。
调查普遍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的概念,我得出的结论是,在许多社会中,或者说在许多社区中,社会关系是通过本土传统规范来调节的。事实上,拒绝国际人权可能会导致社会或社区内系统地侵犯人权,但有时国际人权保护仍可用于政治目的。侵犯人权有时是一国武装部队干预另一国领土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说,文化相对主义是没有道理的。相反,我证明文化相对主义的存在是合理的。在我看来,文化相对主义是自然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