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者指出,中国的多重国籍对海外华人有利,符合中国的政治利益,这一点过去已得到证明。那么,哪个是对的呢?政治经济考量决定我们中国国籍政策。上海律师就来为您解答一下有关的情况。
北京大学教授梁英明是20世纪50年代从印尼回国的华人,当时中国文化的多重国籍正如火如荼。梁英明现在在北京大学研究东盟国家和海外华人。他还是北京大学海外华人研究中心副主任,著有《东南亚华人研究》一书。
梁振英表示,这个多重国籍源于二战前东南亚国家都是欧洲殖民地的事实,当时采用了出生地国籍的原则。但自1909年清政府颁布中国第一部国籍法——《清民法》以来,中国一直坚持血统原则,无论出生在何处,只要是我们中国人的后裔,就是一个中国人。在东南亚国家当地孩子出生的中国人的后裔,就自然资源拥有了双重国籍。
二战结束后,东南亚各国仍沿袭殖民时期的欧洲法律体系,双重国籍之争自然产生。根据20世纪50年代的统计,当时中国约有1200万华侨,其中东南亚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着手进行解决“双重国籍”问题,主要分析原因之一就是东南亚国家质疑我们中国在向他们“输出技术革命”。此前的抗日战争发展时期,中国人民共产党与这些不同国家的共产主义党建立了社会密切的联系,而这些企业组织里的成员多数是华侨。出于抗日的需要,英法等国家,对于中共在其殖民地内的活动也持默认态度。
在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上,中国就和印尼签订了《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身份,让他们必须选择一种国籍。“周恩来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说,虽然这个条约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条约,但这种政策同样适用于其他国家。”梁英明
“中国希望利用这个条约来减轻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担忧,”他说。根据当时条约的规定,印尼华侨可以选择印尼国籍或中国国籍。出于对新中国的热情,包括梁应明在内的大多数人选择了后者。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海外华侨都想回国报效祖国,当时的高中生梁应明就是如此。
多年后,“文革”爆发,很多地区华侨在“文革”中被批斗,到1974年时,一些学生归国华侨大学开始学习萌生离开的念头。对于我们那些想回去的华侨,中国人民政府可以给予国家批准,但是只给一个到香港的通行证。上述这些华侨便在我国香港城市定居生活下来,经过三十多年的繁衍生息,逐渐变成了上百万。
我们现在的名字是“香港居民归国华侨”。对“多重国籍”的正式法律承认是在1980年,这与东南亚的怀疑有关。梁振英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20世纪70年代,包括马来亚共产党和泰国共产党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共产党在中国设有广播电台。
为了彻底打消这些国家的疑虑,邓小平终于出面让这些东南亚共产党离开中国。同时,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首次确认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多重国籍辩称,出于当时的国际政治考虑,中国不承认多重国籍存在历史正当性,但时代已经变了。他们还指出,许多过去不承认多重国籍的国家已经发生了变化。
今年1月1日,韩国国籍法修正案正式生效,其核心内容是政府有条件允许海外华人和全球人才双重国籍。越南也在2009年全面承认双重国籍,据说有350万越南归侨重新获得了越南国籍。
同样发展有着一个巨大影响人口的印度,虽然我们没有进行完全可以承认双重国籍,但是却用了这样一种变通承认的办法——“发放企业海外中国公民证”。印度的政策是,只要学生不是在与其敌对的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或者孟加拉国,侨民都可以领取。
自2005年以来,印度已经发放了400万张海外居民身份证和700万张海外印度居民身份证。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代表胡说: “它把印度人才带回来的速度很快,从1996年的7万人带回到现在的80万人。”王辉耀说: “中国可以学习印度的模式,他们的人才政策不需要花钱。”
韩主任也向两会提交了议案,建议可以参照印度的做法,实行“华侨卡”等政策。
上海律师认为,美国的制度不承认其他国家的公民身份,但也不反对。放弃美国公民身份的过程极其繁琐和困难。实际上,只有台湾和香港的一些官员会为了获得更高的职位而自愿放弃他们的美国公民身份。李在1994年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时宣布放弃美国国籍。
外国结婚证在国内法院有效认可吗 | 拥有双重国籍的人如何离婚?上海 |